1月13日,“环岛寻梦,碳路共行” 清华大学绿色协会赴海南实践支队前往海口招商局大厦,海南能源交易大厦进行参观交流,深入了解海南近零碳建筑的典范。
海口招商局大厦
1月13日上午,支队成员参观了位于海口市的招商局大厦,这是一座获得LEED金级认证的绿色建筑。
首先,支队成员参观了招商局品牌文化馆,了解招商局自1872年创立以来的历史发展。作为中国最早的民族工商业代表,招商局在航运、保险、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就。随后支队成员同招商局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厦招商运营负责人张志雄先生向支队成员介绍了大厦的建设背景和招商现状。大厦A座于2022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入驻率已达80%,吸引了14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B座入驻率也已超过50%。
设计师梁世辉先生向支队成员介绍了大厦的绿色设计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城市更新与集约化改造:通过对中外运旧址的改造,实现高效土地利用,优化港口区域空间布局,符合可持续场址标准;
②低能耗设计:采用双塔楼布局和风廊设计,减少建筑能耗并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③高性能幕墙:三层中空夹胶玻璃减少光污染和热传导,同时取消防护栏优化景观视野。
④绿色出行设施:地下车库预装20%充电桩,预留所有车位接口,每层配备淋浴间,支持低碳通勤。
⑤智能化节能管理:楼宇自动化系统动态调节空调和照明,每年节约约70万千瓦时电能。
参观过程中,支队成员实地走访了地库、写字楼及周边商户配套设施,感受到大厦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招商局大厦以其高水平的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理念,为海南自贸港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典范。
海南能源交易大厦
1月13日下午,支队一行人共同前往海口市美兰区海南能源交易大厦,开展实践参观活动。
首先,大厦综合办肖主管热烈欢迎了大家的到访,随后支队成员一行人跟随经理乘梯前往最高楼的展厅,在参观过程中支队成员对大楼的总体特点有了深入了解:大厦外墙全部采用玻璃材质和大量使用钢材;在整体外部除了玻璃构造外还设计了向外的户外观景平台以便绿植光合作用;采用镂空的穹顶和在地下一层对应处设置蓄水池以便废水利用。
同时,据负责人介绍,大厦最具美感的设计在于,大厦内第一层四周仅保留支撑柱体,在柱体之间全部掏空、做成四面对流的结构,同时大厦整个中心轴部分也采用镂空设计,在波浪形的延伸平台中种满了绿植,这一设计大大增加了大厦横向、纵向的空气对流,风经过绿植的净化能够形成天然的散热、降空气污染系统,能够减少至少30%以上的机器电量使用、将大楼内部绿化率提高到20%以上。
此外,负责人着重介绍了大厦的幕墙结构。据了解,大厦采用了最新的双层玻璃幕墙设计,两片玻璃间留有空腔和散热口、配备多角度档位隔热帘、幕墙间设置可打开的明窗。此设计不仅能够有效阻挡外界的噪音和污染,还能调节建筑内的温度,减少空调和采暖的使用,从而大幅度降低能耗。
此次参访的另一个亮点是园区内的智能办公系统。支队成员通过交流询问详细了解到大厦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办公体验。在园区内,每栋楼宇都安装了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配备了实时监测和调控功能,且精度十分高,能够准确监测电力、水力的问题点,从而实现自动修补消防、照明灯光、备用电机等设施,确保工作环境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负责人还介绍了周边比如江东广场、玖龙、鸿宝等新项目,大厦与周边各式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绿色园区,更多的LEED认证大厦的入驻将持续带动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集团的招商引资,这一园区将成为海南新的增长点。
通过这次参访,支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绿色建筑与智能化办公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新标准。海南招商局大厦和海口能源交易大厦以其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智能办公系统,展示了未来办公空间的创新与发展方向。未来,随着类似项目的不断涌现,绿色与智能将成为城市建筑的标准,推动城市向更加可持续、智能的方向迈进。
项目背景
该调研活动属于内蒙古近零排放示范工程项目,是由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华环保联合会、深圳市龙岗区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伊金霍洛旗减碳生态振兴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多方联合发起,为加速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围绕我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有效地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推进降碳减排扩绿增长,助力推进实现“双碳”目标。